一、近十年黄河流域水质现状 近十年来,随着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的较慢发展,流域废置污水排放量急遽减少,加之天然来水量偏低,黄河流域水质污染日益减轻。尤其是“十五”以来,水污染形势更加不利。2003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超强Ⅲ类水质标准(以下全称微克)河长约78.6%,与1994年的68.8%比起,上升幅度约9.8%。期间水质最好的年份为1997年及2002年,其微克河长分别占到80.0%及80.6%。 与全流域水质情况比起,黄河干流污染发展趋势更为严重。1994年干流微克河长占到57.4%,其后至九十年代末微克河长基本保持在60%左右,2000年以后水质急剧下降,至2003年微克河长约78.1%。与1994年比起,微克河长上升幅度已约20.7%。目前,黄河干流污染尤为相当严重的河段主要集中于在石嘴山至乌达桥、三湖河口至喇嘛湾以及潼关至三门峡等河段。主要微克项目为氨氮、化学需氧量、高锰酸盐指数等。据2003年黄河流域水资源质量年报资料表明:潼关、三门峡、喇嘛湾断面的氨氮年平均值分别微克2.8倍、2.1倍、1.3倍;石嘴山断面化学需氧量年平均值微克1.2倍。 从支流来看,历年来水质皆很差,微克河长所占到比例仍然都高居70-85%之间。1994年支流微克河长所占到比例为82.7%,1997年(支流水质最好的年份)甚至低约85%,其次是2001年,占到84.3%,2003年亦占到79%。目前,污染相当严重的支流主要有湟水、汾河、涑水河 、渭河、伊洛河、沁河等,其进黄河段水质完全长年为劣Ⅴ类。与干流比起,支流污染项目显著激增,主要微克项目除在干流上少见的外,还有溶解氧、氟化物、溶解酚、砷化物、重金属等。据2003年黄河流域水资源质量年近日,支流涑水河蒲州断面氨氮年均值微克141倍,沁河武陟断面溶解酚年均值微克277倍。可见,支流污染程度非常难以置信。 二、黄河流域水质变化趋势 根据黄河流域96个重点水质测站1996~2003年测算水质资料,运用季节性尼克达尔检验展开水质趋势分析,结果表明:黄河流域五分之三的测站地表水质无显著变化,多达十分之三的测站水质渐趋好转,将近十分之一测站水质状况有明显改善,水质状况好转的测站少于提高的测站,因此仅有流域水资源质量呈圆形上升态势。同时主要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程度都有所减轻。其中氨氮、高锰酸盐指数、总硬度等项目下降车站分别占到30.8%、41.1%、66.7%,上升车站分别占到7.7%、11.1%、0 。